【Cigna 中伏】投保前必知!5大中伏跡象+真實個案分享
作為香港人,買保險係保障自己同家人嘅重要一環。近年Cigna(信諾)作為國際保險公司,喺香港都幾受歡迎,但網上亦唔少人投訴「Cigna 中伏」。究竟點解會有人話Cigna伏?有咩中伏跡象要留意?今次就同大家深入剖析,等你可以精明投保!
Cigna 保險點解會有人話中伏?
Cigna作為一間跨國醫療保險公司,理論上服務同理賠應該有保證,但實情係點?我綜合咗網上各大討論區(連登、HKEPC、Baby Kingdom等)同消費者委員會嘅投訴個案,發現以下幾個主要問題:
- 理賠程序繁瑣 :好多客戶投訴索償時被要求提供過多文件
- 條款解釋不清 :保單條款用字複雜,容易產生誤解
- 客戶服務回應慢 :特別係理賠高峰期,等幾個禮拜先有回覆
- 保費加幅驚人 :有客戶反映續保時保費無端端大幅增加
- 網絡醫生選擇少 :相比其他保險公司,Cigna嘅網絡醫生名單較有限
「我買Cigna就係貪佢國際公司,點知入醫院做小手術claim錢,來來回回交咗5次文件,拖咗成3個月先搞掂。」 - 網民阿明分享
Cigna 中伏5大明顯跡象
跡象1:銷售過程急進,無詳細解釋條款
如果你遇到嘅Cigna agent有以下行為,就要提高警覺:
- 不停催促你簽單,話「優惠就快完」
- 避開你嘅問題,尤其係關於不保事項
- 口頭承諾好多保障,但無白紙黑字寫低
- 無清楚解釋墊底費、共同保險等條款
真實個案 :陳小姐經朋友介紹買Cigna醫療保,agent話「乜都包」,但後來發現門診每年限額好低,而agent當初完全無提過。
跡象2:保單條款有多項模糊字眼
Cigna保單常見伏位用詞:
| 模糊字眼 | 實際可能意思 | |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| | "合理及慣常" | 由Cigna決定乜叫合理 | | "醫療必需" | 醫生認為需要但Cigna可能唔認同 | | "預先授權" | 無申請就可能唔賠 |
特別要睇清楚「一般除外責任」部分,通常字好細又好多專業術語。
跡象3:理賠時要求過多證明文件
中伏客戶常見遭遇:
- 同一份文件要求重複提交
- 突然要求追加無事先講明嘅文件
- 對公立醫院文件特別多質疑
- 小額理賠都要等超耐
貼士 :每次睇醫生都要keep齊曬收據、醫生報告、診斷證明,最好影晒副本備份。
跡象4:續保時保費大幅增加
好多Cigna客戶反映:
- 首年保費好吸引,但第二年突然加30-50%
- 無乜claim過都會加價
- 加價通知好遲先收到,想轉會都唔夠時間
真實數據 :有客戶分享,全家醫療保由最初$12,000/年,5年後加到$28,000/年,但保障範圍無明顯改進。
跡象5:網絡醫生名單選擇少
相比其他保險公司,Cigna嘅問題:
- 專科醫生選擇特別少
- 熱門醫生好快full booking
- 部分地區無網絡醫生覆蓋
- 轉介去網絡外醫生賠償額大減
例子 :九龍區某啲專科得3-4個網絡醫生選擇,等睇症要成個月。
真實中伏個案分析
個案1:手術費賠不足
張先生買咗Cigna高端醫療,要做微創脊椎手術。agent當初話「全包」,但實際:
- 醫院報價$150,000
- Cigna話其中$50,000係「非標準收費」唔賠
- 最後自己要比$35,000墊底費+$50,000差額
教訓 :一定要agent書面確認「全包」係指包哪些項目。
個案2:門診限額陷阱
李太為全家買Cigna綜合醫療保,agent話「每年$20,000門診」:
- 原來細分為:普通科$5,000、專科$10,000、物理治療$5,000
- 當小朋友睇多幾次兒科專科,好快用爆限額
- agent當初無解釋分項限額
個案3:長期病加價
王伯伯有高血壓,投保時:
- 首年保費$8,000
- 第二年無claim過但加到$12,000
- 第三年因住過院,直接加到$18,000
- 轉會時其他公司拒保,被迫繼續
點避免Cigna中伏?精明投保6大貼士
-
找獨立理財顧問(IFA)比較 :唔好只聽Cigna agent講,搵獨立顧問比較多家公司
-
要求逐項解釋條款 :特別係:
- 每年限額係總額定分項?
- 住院前後門診包幾多日?
-
物理治療/中醫包幾多?
-
睇清楚不保事項 :常見伏位:
- 先天性疾病
- 投保前已有病症
- 精神科治療
-
美容相關程序
-
問清楚理賠程序 :
- 要預幾耐時間?
- 通常要交咩文件?
-
有冇電子理賠加快流程?
-
查核網絡醫生名單 :
- 上Cigna官網睇你常去地區嘅網絡醫生
- 打去心儀診所問係咪真係accept Cigna
-
問下網絡醫生難唔難book
-
了解加價機制 :
- 過去5年同類計劃加價幅度?
- 個人claim紀錄會點影響加價?
- 有冇價格保證期?
Cigna VS 其他保險公司比較
| 比較項目 | Cigna | 公司A | 公司B | |----------|-------|-------|-------| | 理賠速度 | 2-8週 | 1-4週 | 1-3週 | | 網絡醫生數量 | 約500 | 約800 | 約1,200 | | 門診限額 | 分項較多 | 多數總額 | 總額+分項 | | 保費穩定性 | 加幅較大 | 較穩定 | 最穩定 | | 危疾定義 | 較嚴格 | 中等 | 較寬鬆 |
已經中伏點算好?3個補救方法
如果你已經買咗Cigna保單但發現中伏,可以考慮:
- 與公司協商 :
- 書面投訴理賠問題
- 要求資深經理跟進
-
引用投保時嘅溝通記錄
-
考慮轉會 :
- 比較其他公司計劃
- 留意新公司會否包現有病症
-
計算清楚冷靜期同退保成本
-
向監管機構投訴 :
- 保險投訴局(ICB)
- 消費者委員會
- 保險業監管局(IA)
重要提示 :未買新保單前,唔好輕易取消舊保單,以免出現保障真空期。
總結:精明消費 避免保險中伏
Cigna作為國際保險公司,確實有一定信譽,但任何保險產品都有機會出現「中伏」情況。最緊要投保前:
- 唔好急,花時間了解清楚條款
- 唔好信曬口頭承諾,要書面確認
- 比較多幾間公司先決定
- 諮詢獨立專業意見
記住,無最好嘅保險,只有最適合你嘅保險。希望呢篇指南可以幫你避開Cigna中伏陷阱,做個精明消費者!如果你有Cigna中伏經歷,不妨留言分享等更多人知道。